凤凰花旦傅晓田“变形记”(3)
时间:2019-03-24 05:13 来源:互联网 作者:大棒槌 点击:次
傅晓田:对,我承认。但是我想说,有可能我今天没有在凤凰,没有拿到双学位,没有在剑桥,没有主持《风云对话》,我相信我还是一个幸运儿。我认为,承认自己是幸运儿是要具有感恩、感怀的心,我觉得自己有这样的素质,有这样看待外界及看待自己的心态,所以对自己是幸运儿的认可,也不会太因为外界的条件而改变。 时代人物:如果有一天你已经名满天下了,你还能保持这种朴素平和真诚的风格吗? 傅晓田:名满天下?这个我没想过,也没往这个方向去看。对我来讲能够做的就是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,然后把当下的每一天都过好,那这个组成元素里面很重要的就是要待人真诚。之前被人采访,我也经常采访别人,那我知道作为一个媒体记者,你怎么样去展示你对你的这个受访人的尊重,和你期望得到什么样的同等的尊重。这一方面是我最基本的自我的期许和要求,另一方面也是同行之间的一种尊重、理解和支持。 时代人物:你认为的这种待人善良、真诚、平和的态度,是来自于你在英国或者是你接受高等教育的这种后天影响,还是你父母的言传身教? 傅晓田:我倒没认为您说的这种真诚啊朴素啊有什么特别。我可能有一种思维惯性,到今天都没有跳出来:我认为我还是一个学生。虽然不是学校里的学生,但是我每一天都在学习,这是我的一种感觉,而且我也认识到我必须要学习,我也应该学习,学习的东西可能不是书本上的,可能是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。比如在您身上,您宏观的视角,待人的热情,肚量的展现,其实都是我觉得很可贵的东西,都值得我学习。所以,是不是因为我的这种学生心态,在和人交往的时候,会让人对我有善和诚的感觉,这可能是从一个角度来解释吧。 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的仁与不仁 时代人物:严格上说,西方有他们认为的普世价值,中国也有自己推崇的普世价值,比如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你认可吗? 傅晓田:“仁”是孔子的核心思想,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;“义”就是价值观行为上的具体体现。那么“仁和义”是中华民族的千年传统美德,在中国文化圈里面是足够普世的,如果拿到四海的话,首先在定义上什么叫做“仁”?那你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,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时代发展的巨大的历史事件,从仁的角度来看,它恰恰是不仁的,你能说它普世吗?我们看事件要有时代的观点、角度及历史的观点和角度。作为中国人,要有中华的角度,同时考虑到世界的角度是怎样看待它,是怎样评判和认知这个事件。 时代人物:以你的年龄和资历来看,你如何理解一个国家的盛世与乱世? 傅晓田:以我“朴素”的性格(笑),有一说一。我们中国现在肯定是盛世,经济的发展,国力的增强,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崛起,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,肯定是盛世。或许有人不这样认为,但是我觉得在过去中国经历了贞观之治、开元盛世,这样的盛世就是百分之百的盛世吗?它在盛世下面没有乱世的那一面吗?我是不相信的。 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时代人物:你个人觉得你的国际视野、学养、知识、年龄、经验,能够很好地支撑《风云对话》这个栏目吗? 傅晓田:这也是我经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,一开始我也在纠结,但后来我就慢慢地释怀了,没有一个结果。都说电视是一个遗憾的艺术,在电视里没有完美,所以也就不用做无谓的纠结了。因为对这个节目定位的话,之前担纲是一位很有国际视野的先生,现在我来接棒,风格肯定不一样。一开始有人问我是不是有压力,这个要分两层来回答:如果说接棒《风云对话》没有压力,是因为《风云对话》就是一个谈话节目,我在英国做驻外记者时很多次采访都是以类似形式来进行的,所以,做节目本身不存在压力,应该说是有一定的经验积累。压力在于从前辈手里接棒,还要学习再学习,当然,有压力也有激励。 时代人物:你主持《风云对话》后,感觉大家对你的评价怎么样? 傅晓田:首先大家没有太多的吃惊,就是英语对话,和驻外记者没有太大的区别。要说效果评价的话,自我感觉风格没有太大不同,就是采访的播出形式有了很大的改变。我的风格就是:不能因为我是主持人,就去利用更大的话语空间或者话语权,通过得天独厚的渠道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,我力求做到了公平对话。 时代人物:你在采访各国精英时,他们是对中国尊崇的多呢还是客气的尊崇? (责任编辑:admin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