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人心疼的“最悲伤作文”(2)
时间:2019-03-20 06:54 来源:互联网 作者:阿刁 点击:次
见到老师,腼腆的木苦依伍木笑得很开心,还为大家煮了几个大土豆。但她话还是很少。慢慢聊天中,支教老师了解到,木苦依伍木家共有姐弟五人。大姐16岁,目前在成都打工,二哥15岁,也在外打工。木苦依伍木排行老三,下面还有两个弟弟,一个10岁、一个5岁。父亲几年前去世后,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,心脏病时常犯,到镇上、西昌市“看病”,总也不见好,懂事的木苦依伍木承担了大部分家务。直到2013年,母亲病逝。 自此,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的责任就落到了木苦依伍木的肩头。姐弟三人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,但两位老人年岁已大,身体也不好。支教老师了解到,不在学校的时间,木苦依伍木要给弟弟做饭、割猪草喂猪,还要忙活地里的农活。“她家有几分地,种着几百斤土豆。”基金会工作人员介绍,从她的生活状态,老师们也大概猜到了木苦依伍木上课迟到的原因。 我把妈妈接回家,坐了一会儿,我就去给妈妈做饭。饭做好,去叫妈妈,妈妈已经死了。课本上说,有个地方有个日月潭,那就是女儿想念母亲流下的泪水。——节选自木苦依伍木作文《泪》 两个弟弟已被接到儿童村 看过木苦依伍木的作文,热心人士流过眼泪后也在追问,父母双亡的木苦依伍木接下来该如何生活?是否需要帮助?不少人表示想要为她捐款或提供其他形式的帮扶。北青报记者注意到,8月4日多个网上捐助平台开通了为木苦依伍木捐助的项目,网友捐款踊跃。 不过,宝石小学校长吉木介绍,根据国家对孤儿的救助政策,木苦依伍木每月都有678元的生活补贴,她的两个弟弟也有补贴。黄红斌也证实说,自己曾看到三个孩子都有以自己名字开户的红色存折,补贴每月会发放到账。他认为,孩子更缺乏的是关爱,而非金钱。 为此,基金会出面同孩子奶奶签订了一份委托协议,他们将木苦依伍木的两个弟弟接到索玛花爱心小学(儿童村)免费读书和学习,为其提供衣食住行。孩子奶奶也同意将家里土地承包出去,这样木苦依伍木放学后就不必再干繁重的农活,可以专心学习。 眼下正值暑假,宝石小学的支教老师正在为孩子们补课,木苦依伍木也在其中。她的拼音基础不牢固,正着重补习这方面的知识。 对于网上的关注,由于地域闭塞,据称木苦依伍木并不知情,支教老师也不愿让她受到过多的打扰。 我一个人守在父亲的房里,可是我的父亲没过几天就死了……可是我晚上睡着了,她(妈妈)一个人逃了。——节选自格吉日达作文《哭泣的心》 还有多少个木苦依伍木 “其实,凉山还有很多像木苦依伍木这样的孩子。”黄红斌说,当时触动他的还有一篇作文《哭泣的心》,是一个名叫格吉日达的少年写的。从他家到学校,徒步要走上几个小时。 “最悲伤的作文”一下子引发了网友对贫困地区儿童的关注,这多少出乎了基金会和当地学校的意料。常年在凉山从事支教、助学等公益活动,黄红斌对这里生活的艰辛、教育的落后都有体会。不少孩子的生活条件不好,而老师们也不愿意跑到偏远地区来教书。比如基金会的秋季支教老师培训班原本计划招120人,但目前报名的只有87人。 在最近与“最悲伤的作文”相关的一篇文章中,新华社记者记录了深入大凉山,近距离接触了许多如木苦依伍木般的孩子的场景。他提到,在某个“爱心学校”,收容了本乡500多个像木苦依伍木一样的孤儿。黄红斌解释称,当地基础医疗服务薄弱是造成“孤儿现象”的一个原因,另一个原因则是当地彝族人的传统,他们生病了会找“毕摩”(彝人宗教里的祭祀)。而在一个家庭中,母亲改嫁又不会带走孩子,所以又造成大量事实孤儿。 黄红斌强调,在近年同政府的沟通中,也了解到政府在扶贫、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,但由于受到自然、观念等诸多条件限制,要改变大凉山的状况恐怕还需要更多力量。 (本文选自北京青年报) 一个多月前,新华社记者范敏达曾深入大凉山,近距离接触了许多如苦依五木般的孩子,他用图文的形式,记录下了“不幸中依然保持纯真、贫穷中依然渴望学习”的孩子群像。 大凉山归来 文、图|新华社记者范敏达 昨晚,一位在大凉山支教的朋友分享了这篇四年级彝族女孩的作文,看完后心疼、心酸,情绪全无,整个人都不好了。 令我纠结、难过的不仅仅是这个名叫苦依五木的孤苦女孩的命运,还有大凉山,这片美丽却又贫穷的大山里,千千万万个孩子的命运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