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虚假流量"行业渐成规模 各相关环节已产生上瘾式依赖

时尚
时尚
2019-08-16 11:02
来源:互联网

  7月22日,在蝉联内地榜64周连冠后,艺人蔡某坤的粉丝后援会发微博表示将“退出微博各项数据榜单的竞争”。粉丝主动退出了这场战争,但耗费着粉丝大量金钱、时间和体力的数据工作,并没有止步。表面的繁花似锦能与艺人的真正实力挂钩吗?还能吸引投资方精明的目光吗?数据制造的景色绚丽、短暂又空虚,令人感慨—— 

流量经济:一场疲惫的烟花秀 

  

  你一票我一票,爱豆站在台上笑;你不投我不投,爱豆何时能出头;爱TA,就要为TA做数据……这是时下流量明星死忠粉的日常状态。互联网时代,流量为王,有热度就意味着曝光率、人气、广告和钱,但这一切的背后,“虚假流量”问题却不得不引人深思。 

  假象早已司空见惯 

  所谓“虚假流量”,就是通过自动化和人工等作弊手段,制造虚假流量数字,通过刷量造就流量神话,目的是为了通过大量的劣质流量引爆眼球经济。比如,通过“水军”刷高某网络播出平台上影视作品的观看量、某条微博的转评和点赞量、某场网络直播的观看人数等。 

  近年来,唯数据论、唯流量观的粉丝经济模式和粉圈文化逐渐蔓延开,前有某当红流量歌手的新专辑仅凭一天时间,便登上了美国iTunes排行榜榜首宝座,后有央视爆出流量小生蔡某坤1亿转发量后的推手“星援”App被端……流量乱象频频被曝光。事实上,“虚假流量”已成为行业内公开的“潜规则”。 

  近日,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二审审结了国内首例因视频网站“刷量”而引发的不正当竞争案件,爱奇艺公司2017年在后台数据中发现,某视频刷量公司运用多个域名,不断更换访问IP地址等方式,对《小林徽因》《二龙湖浩哥之今生是兄弟》等视频连续访问约9.5亿余次,以此达到刷单成绩。日前,该视频刷量公司因构成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行为,被法院判赔50万元。 

  影视行业中除了作品播放数据造假,艺人个人热搜数据也有造假情况。笔者通过搜索新浪微博发现,几乎每一位当红艺人背后都拥有自己的“数据组”“后援会”等。 

  笔者随意点开热搜上某位当红小生的微博看到,不少转发量都是小号“轮博”接力刷上去的,转发文案画风基本一致。然而,这种“轮博”式的“刷量”操作还有另一主力产业的“神助攻”——水军。 

  在某购物平台上,笔者分别搜索“流量”“阅读量”“转评”等关键词,发现了不少名称为“微博数据维护”的商品。与一位卖家简单沟通后,对方给笔者发来了一份“推广价目表”。 

  价目表显示,微博“纯点赞”100条4元,普通“纯刷量”转评100条10元,高质转评100条35元。而最贵的则是优质转评,根据相关微博内容编写100条优质评论则需要付费50元,价目表里还特别备注优质微博账号是“有头像”的真实活跃粉。 

  这样的行为已然涉嫌违法犯罪了。就在今年2月至5月,一团伙使用自行研发的批量操作软件对2500余名客户提交的32万余条博文实施点赞、转发操作超过1亿次,非法获利人民币200余万元。近日,该团伙7名嫌疑人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。 

  行业正在渐成规模 

  事实上,不仅仅是新浪微博,时下最火的抖音、QQ音乐、爱奇艺等平台都存在此类被刷“虚假流量”的现象。 

  7月25日,腾讯举办了“守护者计划”安全沙龙。腾讯网络安全与犯罪研究基地的高级研究员张宝峰在会上透露,目前各种刷量平台站点超1000家,其中,头部刷量平台月流水达200万余元,“受暴利的驱使,国内刷量产业人员规模已经达到900万人”。 

  据张宝峰介绍,目前国内“刷流量”市场的运作方式,多数都是需求方在幕后向公关公司提出“流量”需求,公关公司根据需求来策划话题、制造热推,同时向外围的网络水军、网络枪手、雇佣媒体购买流量,通过这些网络打手来炮制热搜,将整个话题通过刷量刷粉以及转发的形式炒热后,最后不明真相的“吃瓜群众”参与进来,再将整个话题进行进一步扩大。 

  “如果要是靠平台刷量的话,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人机策略来识别和屏蔽。”张宝峰指出,很多粉丝打榜都是通过人工来制造流量,“人工流量”的含金量非常高,具有真实的IP、机器,互联网产业公司利用技术很难识别。 

  在张宝峰看来,人工刷量也有天然的弱点,人流量不定、人为操作效率比较低、成本比较高。在对流量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,就会出现大量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刷量平台,主要结合了硬件、软件以及群控等,可以海量高效自动地进行刷粉、刷量、打榜以及转发,完美贴合了黑产的需求。 

  劣币即将驱逐良币 


©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。
标签:   渐成      规模      行业      流量      上瘾   
你该读读这些:一周精选导览
更多内容...
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