逐梦沃野织锦绣!春天来山东 看乡村振兴的故事

时尚
时尚
2019-08-12 14:35
来源:互联网

逐梦沃野织锦绣!春天来山东 看乡村振兴的故事


  粮食总产超过1000亿斤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97元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9%、全省已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4万人……一个个数据的背后,是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不懈努力。

  沃野千里,逐梦而行!在阳光明媚的日子,我们会发现,一幅颇具齐鲁风情的现代版“富春山居图”,正在山东大地徐徐展开。

  2月28日出版的《大众日报》刊发长文《乡村振兴逐梦沃野织锦绣》,讲述山东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,围绕“走在前列、全面开创”总要求不动摇不放松,在更高标准、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,聚焦聚力农业全面升级、农村全面进步、农民全面发展,以实际行动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,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山东篇章。

逐梦沃野织锦绣!春天来山东 看乡村振兴的故事


逐梦沃野织锦绣!春天来山东 看乡村振兴的故事


乡村振兴,逐梦沃野织锦绣

  沃野千里,逐梦而行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,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推动五个振兴作出重要指示,要求山东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,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,为我省做好乡村振兴工作,指明了前进方向,提供了根本遵循,注入了强大动力。

  山东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,围绕“走在前列、全面开创”总要求不动摇不放松,在更高标准、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,聚焦聚力农业全面升级、农村全面进步、农民全面发展,以实际行动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,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山东篇章。

生产美、产业强,质量兴农增强综合竞争力

——机械化、科技化、标准化,让农民一直弯着劳作的腰杆挺起来了

  布谷飞飞劝早耕,舂锄扑扑趁春睛。正值春耕农忙时节,2月25日一早,淄博市临淄区东申村51岁的农民王熜之,面对600亩流转土地的农活并没有手忙脚乱。收获机、播种机、灌溉机一应俱全的他,每年单是种粮的收入就将近20万元。

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发展现代农业,确保国家粮食安全,“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”。农业大省山东清醒地认识到,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,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。

  2018年,山东粮食总产超过1000亿斤,且随着规模化农业的推进,农地流转的比例不断提高。过去,王熜之一家只有3亩3分地,每到麦收、秋收时节,三口人就得放下手头的事,穿梭在田间地头,一前一后两季粮食得忙活两个月。现在,面对600亩土地的“游刃有余”,得益于当地推行的粮食生产“十统一”服务:全区40万亩粮田实现统一玉米机收还田、统一旋耕、统一深耕等十个环节的社会化统一服务全覆盖,打破了一家一户传统耕作模式,减少了农民田间作业时间,降低了劳动强度,解放了农村劳动力,一批批种粮大户不断涌现,王熜之就是其中之一。

  “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到政府代种,再到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设备的推广,粮食供给有了充足保障。”王璁之对记者说,一家人平时忙活忙活绰绰有余。眼下,他正琢磨着购置一台进口粮食籽粒收获机,“到时候粮食种植的现代化水平又要提高一大截。”

  在保证粮食产能基础上,如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,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?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,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构建乡村产业体系,实现产业兴旺,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。

  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源地,山东为全国贡献了“诸城模式”“潍坊模式”“寿光模式”。适应新形势、抢抓新机遇、把握新要求,山东适时将农业产业化“升级”为“新六产”,正在由“星星之火”转变为“燎原之势”:截至2018年底,山东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分别达到20.3万家和6.37万家。

  2月20日,农历春节刚刚过去,但此时的高青县双河村却比过年时还要热闹,村南的森阳农业公司门前停满了货车,车间内菌包自动生产线飞速运转,采摘木耳的工人双手翻飞……

  这正是山东农业“接二连三”的一个生动缩影:以双河村玉米秸秆、玉米芯等为主要原料生产培养基,企业栽种金针菇等食用菌,出菇后的菌包二次利用,再加工成黑木耳、双孢菇、平菇等食用菌菌包,通过包装营销可扩大3倍收益。如今,双河村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,已初步构建起完整的食用菌产业链条,先后建成了玉米芯转化车间、菌包生产车间、食用菌净化车间和20个出耳示范大棚,年可生产白背木耳2000余吨。


©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。
标签:   沃野      故事      乡村      振兴      春天   
你该读读这些:一周精选导览
更多内容...
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