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自闽侯县昙石村的蹲点报告:这里写满接力奋斗故事

时尚
时尚
2019-07-22 20:00
来源:互联网

来自闽侯县昙石村的蹲点报告:这里写满接力奋斗故事

美丽的昙石公园。

  福州日报记者 谢星星 见习记者 汪培清 通讯员 张存金 陈建鋆

  “书记,大周末的在这忙什么呢?”闽侯县甘蔗街道昙石村村委会门前的珠岩路上,村民老侯的一声问候,让黄修捷、黄昭生、黄金栋一齐回头。

  这三人是连续三任昙石村党支部书记。昙石山文化发源于此,福建的文明也从这里开始。几十年来,时光流转,昙石村人自强不息,在这片热土上写下一个又一个接力奋斗的故事:从2亩荒地创造109万元村财到一周内完成50亩地征迁,从全村人合力修路到村民自拆自建,从奖励学子读书到给老人发福利……21日,记者走进昙石村,感受这座村庄澎湃的时代脉搏。

  改革接力:村财收入九年翻十倍

  “上世纪80年代,昙石村只有2条土路,村庄杂乱无章,看不到发展的生机。”黄修捷虽已72岁,但谈及往事,仍然激情满满、声如洪钟,“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,我们想要改变,围绕农业生产做文章,动员村民规范生产,在指定区域种水稻、种柑橘、养鱼,企图在无序中找到方向”。

  上世纪90年代,黄昭生接过接力棒,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标,初步把昙石村的整体发展规划做了起来,“我们在村集体土地上开发鱼塘、果林,收租金,2005年村财收入约20万元”。

  2008年6月,昙石山博物馆建成,黄昭生看到了商机,资源变资产的过程正是从这里开始。“那个时候,昙石村开始从农业生产向服务业转变。”黄昭生说,村干部花大力气引导村民发展运输业和餐饮业,村里有了市场、店铺,2009年村财收入升到60万元。

  2012年,黄金栋上任昙石村村委会主任,与黄昭生搭档奋斗。在他们任上,昙石村迎来最大的一次改革——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。村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,2000多名村民摇身一变成为“股东”。

  红火的昙石村农贸市场,就是这次改革带来的福利。“市场占地2亩,原来是块荒地,10多年都利用不起来。”黄金栋说,改革后,村民身份不同了,眼界也开阔了。2017年,村里没有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,只是开了一场村民大会,村民们都拥护用荒废地块建农贸市场。2017年底,约1400平方米的昙石村农贸市场建起来了,截至目前,租金收入已达109万元。

  迎着改革的春风,昙石村实现华丽转身,2018年,黄金栋成为村党支部带头人,这年村财收入突破620万元,是2009年的10倍多。

  “好日子还在后头呢。”黄金栋告诉记者,21日他和黄昭生、黄修捷碰头商议的是村里新“出炉”的50亩集体土地。“村民们看到了改革的利好,这50亩地的征迁工作一周就做完了。”黄金栋说,村里打算建设工业区,预计一年能创收2000多万元,每名股民每年的分红预计可增加7000多元。

  建设接力:齐心协力提升村容村貌

  昙石村地处闽侯县城关,交通便利,由文博路、华侨路等道路组成的环村公路宛如一条蜿蜒的黄金绸带,串起昙石村民的幸福生活。

  记者看到,环村公路干净整洁,两旁店铺林立,人气颇旺。“村民对华侨路怀有特殊的感情,这是村民自己建起来的。”黄昭生回忆说,上世纪90年代末,村里谋划新发展,首先就是修路。当时,要把600米的华侨路从土路改为水泥路,村里千辛万苦集资30万元。

  “为了保证质量,也为了节省人工费,这30万全花在买材料上。”黄昭生说,党员、干部、青年……村里的劳动力都来铺路,大家齐心协力干得起劲,那场景现在想起来还让人很感动。

  记者和黄昭生一起从华侨路走到文博路,这里热闹非凡,统一风格的外立面景观与一旁的昙石山博物馆和谐共处。“文博路周边原来都是参差不齐的房屋,形象差,居住环境也不好。”黄昭生说,昙石山博物馆建成后,村里就谋划着提升村容村貌。

  这一想法一提出,周边的69户村民都举手赞成。“没补偿一分钱,村民都同意村里提出的‘自行拆迁、自求平衡’的做法。”说起2010年这场“自拆自建”的行动,黄昭生至今记忆犹新。在他看来,昙石人热爱这片土地,都想建设美丽家园。

 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,越来越多变化在昙石村发生。面对每一次的变革、变迁,昙石人不再看着自家的“一亩三分地”,而是更多地站在全村的立场。


©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。
标签:   壮丽70年      闽侯      昙石村   
你该读读这些:一周精选导览
更多内容...
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