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赤腳”行醫50年守護村民半世紀

时尚
时尚
2019-06-20 03:04
来源:互联网

人民網衡東6月19日電(李芳森)50年“赤腳”行醫,從不停歇﹔半世紀守護健康,初心不改。

夏至將至,稻田裡的秧苗已經種下,迎著夏日蓬勃生長。湖南省衡東縣榮桓鎮蕭家新屋村衛生室中,70歲的老村醫肖光衡一大早便忙活開了,一個上午的功夫,便接待了兩位病人。

“走到村裡,問起誰家地裡收成最差,估計都會說我家。”50年前,肖光衡成為一名赤腳醫生,一邊種地,一邊看病。家裡的農忙、農閑,得看病人的多少。但大多數農忙季節,也是病人多的時候,有時候忙得自家的田也顧不上。

“肖醫生可是個好人啊!”走進蕭家新屋村,問起肖光衡,卻得到另一番答案。

“赤腳醫生向陽花,貧下中農人人夸,一根銀針治百病,一顆紅心暖萬家。出診願翻千層嶺,採藥敢登萬丈崖,迎著斗爭風和雨,革命路上鋪彩霞。”這段出自上世紀70年代的歌曲,生動描繪出赤腳醫生的形象。

身背紅十字藥箱,行走在田間地頭,半個世紀以來,肖光衡始終承擔著村民健康守護者的角色,為一方百姓傳遞著簡單而又溫暖的關懷。

一雙一天穿破的布鞋

“輸液時手別亂動,不然就會腫。”初見肖光衡,便是一派忙碌景象。“這小伙子騎摩托車摔了一跤,這幾天都得過來治療。”

雖早已提前聯系好採訪時間,但肖光衡還是騰不出空。衛生室位於四個村落交匯處,除了蕭家新屋村的1100多名村民外,還有不少外村村民前來求醫,29歲的羅金宇便是南灣村人。

“這麼多年來,我們家一直都是在肖醫生這裡看病,我從小開始,就來了不少次。”羅金宇回憶道。“如果不方便,肖醫生就會上門。”

羅金宇的一番話,引出了另一段故事。

“肖醫生,快去救命啊!”上世紀70年代的一個春天,肖光衡正在田間勞作,聽到呼喊后忙去詢問,原來是住在金覺峰上一戶人家的小孩在出麻疹。

“這個病可不敢耽誤。”隨便沖洗下手腳,換上布鞋,背上藥箱便跟著來人趕路。“那時候出診都是走路,那一路足足走了20多裡的山路。”

頭頂烈日出門,到達已是漫天星辰。中藥外敷,灶心土泡水內服,一番忙碌過后,已是半夜,沒辦法回家,隻好在病人家住下來。萬幸的是,孩子的高燒終是退了下來。

第二天,在肖光衡的建議下,孩子被送往縣城醫院治療,自己又重新走回家。到家時,肖光衡低頭一看,布鞋的鞋面不知什麼時候破了個大洞。

直至現在,肖光衡仍舊不會騎車或是開車,所有的出診都是步行。再遠的路,都是用雙腳去丈量。半個世紀過后,村民依然能看到,70歲的肖光衡走過田間地頭,為老鄉們送上暖心地呵護。

一副50年前的聽診器

50年前的聽診器,40年前的血壓器,三種不同材質的藥箱。多年的從醫經歷,肖光衡積攢下不少“古董”。“還有我這個70年的‘老古董’。”

上世紀六十年代末,針對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差的現狀,我國啟動赤腳醫生培訓計劃。1968年,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肖光衡,被當時的魚形鄉挑選進入衡東縣第一期赤腳醫生培訓班,並在多地進行培訓。1969年結業后,肖光衡成為一名赤腳醫生。

“那時大隊上推廣合作醫療,找到兩間空房就是診所。”肖光衡所說的診所,位於一棟有著數百年歷史的祠堂內,不僅接診,也是后來一家七口多年的住房。

七十年代,肖光衡多次被選派到洋塘河壩、望日岩水電站、江東水庫等工地擔任衛生員,為施工人員提供健康保証,多是治療一些常見病或跌打損傷。

“那時候藥品缺口不小,我就隻能在附近的山上找一些草藥來治病。”在建立村衛生室后,肖光衡也建起了中草藥房,在治病、務農之余,還得上山挖草藥。多年來,肖光衡在山上找到了百余種可供治病的中草藥。

由於肖光衡的年輕好學,刻苦鑽研,西醫中醫都有了解,特別是還會推拿接骨,待人又熱情,很快聲名遠播。

一隻不再跳動的時鐘

採訪過半,無意中瞥到挂在牆上的時鐘,上午九點二十分。拿出手機對比,早已過了十一點,原來早已停止跳動。

“這個鐘沒起到過作用,誰生病還踩時間?”肖光衡說,現在的衛生室,是以前的鄉供銷社,多年前搬來時便買了個時鐘。由於坐診時間不多,加上沒有規定的上下班時間,一直沒派上用場。

“感覺童年就是被窗外的呼喚聲包圍著。”在子女們的回憶裡,住在祠堂的那些年,睡在窗邊的一家人,經常半夜被病人家屬的呼喚驚醒。“父親說,把床擺在窗邊,更容易聽到。”

在肖光衡看來,把床擺在窗邊,也就是把村民的健康守護戰向前推進。有時候剛從外面回來,沒躺個幾分鐘,窗外就會傳來熟悉的呼喚聲。

從祠堂搬出后,肖光衡的子女在老家新砌了一棟房子,但他還是習慣睡在窗邊。


©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。
标签:   50年      村民      守護      赤腳      行醫   
你该读读这些:一周精选导览
更多内容...
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