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州图书馆今天迎来建馆100周年庆典

时尚
时尚
2019-05-09 14:34
来源:互联网

  温州网讯 岁月不居,弦歌不辍。温州市图书馆走过一世纪的风雨沧桑,今迎百岁华诞。

  书海引航,初心不改。从1919年到2019年,从落霞潭到市府路,四度搬迁,五易馆舍,百年来,她耕耘着瓯越的精神家园,传承着浙南的历史文脉,弘扬着改革前沿的开拓精神,她与白鹿城的历史浮沉休戚与共,化作这座城市的文化明珠。

  回眸百年,温图的欣欣向荣离不开一代代赤诚爱乡、砥节奉公的文化先贤的无私付出。温图的沧桑巨变值得人们回味,那巍巍邺架之后,历代恪尽职守、甘为人梯、勤奋钻研、努力创新的温图人的坚韧贡献,更值得我们去铭记。

  籀园建馆众人协力齐拓荒松台山麓、落霞潭畔,有了一方翰墨馨香的所在

  100年前,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,共产主义运动星火燎原,“五四”运动风起云涌。在这保守与革命、传统与现代相碰撞的分岔路口,温州市历史上首家公立图书馆诞生了。

  一座为纪念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孙诒让的“祠堂”,成为温州市图书馆的前身——温州学界人士为纪念孙诒让筹资于1913年购得九山湖畔“依绿园”故址,命名“籀园”,并在籀园内创建旧温属六县公共图书馆,于1919年5月9日正式开放,因在籀园内,称为“籀园图书馆”。籀园图书馆创立之后,本地文人常在此聚会煮酒论文,普通民众也常在这里读书看报,获取新知。松台山麓、落霞潭畔有了一方翰墨馨香的所在。

  籀园图书馆创建伊始,经费十分拮据,主要来自府学田租及戏捐两项,馆藏主要来自社会捐赠。首任馆长为王毓英,工作人员仅有一名,馆长不领工资,完全是义务劳动。后来的历任馆长如严文黼、刘绍宽、姚平子、王学羲、孙孟晋、梅冷生,无一例外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惨淡经营,使图书馆稳步向前发展。

  在一众文化先贤的辛勤付出之下,籀园图书馆化为一座普及文化、推动教育的灯塔,恬静地撒播着光辉。1935年,孙诒让之子孙孟晋,出任第六任馆长。在其任内,图书馆经费增加,人员增至九名,并于1936年起获省教育厅补助拨款。孙延钊(字孟晋)重视搜罗地方文献,多方募款征集,搜罗地方文献,馆藏总量增至五万册,卷帙繁复,价值巨大,奠定了温图古籍馆藏的特色。他还进一步规范章程,使图书馆管理趋于正规。尤其可贵的是,孙延钊离开籀园后,依然挂念家乡图书馆的发展,于1947年和1974年,两次将大批玉海楼珍藏和本人随身携带的家传图书、手稿、书画等赠与温州图书馆。

  此时的图书馆,除了常规功能外,还承担起灌输群众战时智识、指导群众战时活动及激发群众爱国御侮思想等特殊效能。抗战爆发时,图书馆先后举办了三次关于战时文物的公开展览,影响巨大。1937年,图书馆还编印了一期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馆刊《蔘绥年刊》,后改出《籀园》月刊。

  这一时期,籀园图书馆的工作业务蓬勃发展,多点开花,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力度,被称为籀园图书馆的“鼎盛时期”,促成这一盛况的原因除了孙孟晋本身的付出外,是恰逢抗战初期,作为华东地区抗战的后方城市,温州工商业空前繁荣,社会文化活动也由此趋于活跃,书刊出版空前繁盛,推动了籀园图书馆走向繁荣。

  舍生忘死抢救古籍于战火小小黄豆,如知识与温情的种子播撒温州大地

  韶光易逝。20世纪中叶,时局动荡,风雨飘摇,籀园图书馆也进入漫长的磨难期。

  20世纪40年代,抗日战争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,温州连续三次沦陷,百业凋零,生灵涂炭,而籀园图书馆三次在灾难面前转危为安,第七任馆长梅冷生功不可没。

  梅冷生到馆之日,便是日寇铁蹄蹂躏温州之时,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员工转移珍贵图书,躲避战火的劫难。1941年4月、1942年7月、1944年9月,温州三次沦陷,为了保护馆藏,梅冷生数次将善本书、重要图籍和古籍版片运到农村保藏。尤其是第三次沦陷期间,他先把馆藏善本抢运到瑞安仙岩寺,又听闻日军向瑞安侵犯之势,赶忙趁着黑夜带书向瑞安大峃龙川(今属文成)进发。黑夜航船匆匆行进,梅冷生仰望夜空,不见一颗星星。三十多箱的书籍被运送至龙川安放在文昌阁楼里,由馆员潘国存驻守看护,梅冷生则去瞿溪一所中学执教,薪水给潘国存用于伙食费。直至日军退出后,一万多册古籍毫发无损、一本不少地回到了籀园图书馆。

  据梅冷生曾孙梅海回忆,抗战胜利时将古籍完整无缺地运回籀园图书馆,是曾祖父平生最为得意之事。从历史上看,这亦是温州文化传承史上的大事件。


©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。
标签:   论坛      文化      娱乐      新闻      温网   
你该读读这些:一周精选导览
更多内容...
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