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深度】“珠峰计划”的破冰之路

时尚
时尚
2019-03-07 18:58
来源:互联网

【引子】夜深了,成都理工大学笼罩在寂静之中,办公楼2楼的会议室却灯火通明。会议室内的人们,一手执笔一手执稿,细细对照讨论……在这里,经过一个多月密集讨论的《成都理工大学珠峰引才计划实施办法》《成都理工大学珠峰攀登计划实施办法》(以下简称“珠峰计划”)正式在2018年7月16日出台。这是近年来成都理工大学人才引进工作的重大改革,也是一次大胆尝试。

“成都理工大学新的人才引进办法出台啦,大家快来围观,投出你的简历吧!”成都理工大学珠峰计划实施办法正式下发后,诸如此类的转发文案在人事处处长张静的微信朋友圈瞬间刷屏,众多老师的推介、问询扑面而来。

校领导龚灏、孙文、黄涛、刘树根、郭朝辉、王敏与人事处一同经历了珠峰计划酝酿成形、反复论证的全过程,并与各个职能部门、学院单位多次磋商。办公室里的诵读、垫肚子的饼干、习以为常的盒饭、深夜的伏案整理,这些也成为了珠峰计划出台前最后半个月的工作花絮。

计划出台不到两月,人事处在暑假就已收到要求进入珠峰计划的书面申请20余份,目前已有2人签约,14人通过学校党委审定等待最后的签约,另有3人已经学校党委审定从老体制转入珠峰计划的新体制。这让人事处既欣慰又惊喜:“珠峰计划的反响比我们的预期要乐观一些,‘转机制’这个事并没有那么难被接受。”

校长龚灏力主坚定不移推进学校人才的机制体制改革。他在学校干部培训大会、青年教师座谈会等多个场合不断强调,必须确保人才强校计划的实施,抓好科研工作导向的显示度,加大对科技成果的奖励力度,实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,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,“我们要营造良好的学术、教学、管理以及政治生态环境,心中长存理工精神和理工情怀。”

从编制管理转向合同管理,从身份管理转向业绩管理,从行政管理转向学术管理,校领导在全校干部培训大会上解读相关文件并表示,这是要让全校的人才找到自己攀登的位置,“学校面临改革发展的现实,要大家一起全力以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短短十数页的文件背后,正是这样一条上下求索的—— 

“珠峰计划”的破冰之路

破冰——打破老机制的“铁饭碗”

珠峰计划的筹备始于去年我校进入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行列时。“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大计,有了人才才有成果,进而才能为进入‘双一流’后的建设目标出力。”人事处解释道,学校进入“双一流”后,更加重视人才问题,很早就把议题提上了日程。

我校师资存在哪些问题?经过详细的“大调研”,一份报告呈现在干部、师生面前——师资总量缺口大、人才队伍结构不均衡、高级人才比例偏低……那么,如何引进新人才扎根理工?如何激励现有人才持续发力?探索者们一边在校内走访,听取各学院院长教师意见;一边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,与川内校情相近的兄弟高校诸如西南石油大学、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交流,也向省外的昆明理工大学、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取经。

经过充分调研,建设人才队伍的突破口找到了:采用引进人才的新机制。2018年6月底,人才引进新办法的制定进入攻坚期,制定者们给它起了个意味深长的名字:珠峰计划。人事处副处长王长城教授告诉记者,“珠峰”二字由来如下:一是我校以地学为优势特色学科,很多科学研究、科学考察都是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对象,也培养了很多优秀地学人才,例如珠穆朗玛一青松邬宗岳烈士,扎根青藏高原工作的我国第一位藏族院士多吉等;二是珠峰为世界第一高峰,象征我校科研人员勇攀科学高峰。

在调研中,党委副书记黄涛指出,人才是高校的第一资源,人才工作要为学校提供长远发展的有效支撑。要坚持面向未来、服务大局,以珠峰引才计划和攀登计划等为先导,落实主体责任,突出增量重点等工作举措,积极行动,全力以赴,推进学校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、取得新成果。在几日后的暑期干部集中学习培训大会上,黄涛介绍了学校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,即坚持面向未来,落实主体责任,突出增量重点,要“立师德、提总量、调结构、重培养、转机制。”他进一步提出,在校内形成“尊重人才、崇尚学术、立德树人、敢为人先”的氛围下,加快组建一流学科建设高水平人才团队;围绕学科重点的发展方向,围绕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,组建比较稳定的学术团队;尝试探索推进以非编制的学术机构为载体来组建团队。

但这个“新步伐”“新成果”“新思路”,实现并不容易。


©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。
标签:   之路      深度      珠峰计划      破冰   
你该读读这些:一周精选导览
更多内容...
品牌推荐 时尚衣橱